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正文

艺评丨赴一“字”之约

来源:中工网    时间:2023-07-02 03:04:14

【艺评】

原标题:赴一“字”之约


(相关资料图)

沙洲

贾湖刻符龟甲、赵孟頫临《兰亭序》、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《去国帖》……近日,成都博物馆举办“汉字中国——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”特展,数百件珍贵文物齐聚一堂,向人们讲述跨越千年的汉字传承。这次重磅大展吸引数十万观众赴一“字”之约,看方正之间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历久弥新。

宗白华认为,书法“是节奏化了的自然,表达着深一层对生命的构思,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……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。”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,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。中国人这支笔,是山林溪涧边万株修竿的遗留,那笔管里的毫毛,遇到墨的滋润,在纸上开始于一点一画,便界破虚空,写出直线的平正厚重、曲线的婉转飘逸、“方”的端正、“圆”的包容,留下了丰繁复杂、气象万千的痕迹。

可以说,书法以线的飞动、墨的润华,划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精神轨迹。书法因文化具有了灵魂,又以美让文化绽放光彩。书法是人生其形式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迹化,是最具东方哲学意味的艺术,体现着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、审美体系、才情气质。正如林语堂说:“在书法上,也许只有在书法上,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。”

从历史的角度看,硬笔代替了毛笔,键盘又代替了硬笔,中国书法在演进的过程中,正在从历史的“工具”向当代的“审美”转型,由文学表达的“手段”向艺术表现的“目的”转变。虽然书法生存生长的语境不复存在,但是书法里有文化渊源,有人的成长与文化的嬗变,有“中国何以中国”,年轻人亲近书法、欣赏书法,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,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思想启迪、兴发感动。

这次成都博物馆的大展,以“源”“远”“流”“长”四字构建讲述脉络,见字剖意,释读萃图成字之“源”、文以载道之“远”、福泽广布之“流”、文脉绵延之“长”。观众穿过鸿蒙初开的时光隧道,来到了文明初萌的节点,与8000年前的贾湖刻符龟甲进行对话;大展结尾处,是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《去国帖》,从其方正挺拔、浑厚沉婉的书写中,读到传统知识分子修身致知、心怀天下的精神风骨。汉字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、互相成就的历史长卷,从这里徐徐展开。

人们能在这一趟书法艺术之旅中,领略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和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,获得全新的体验和美的感受。

无论昨天、今天还是明天,我们都需要从传统文化和精神故乡中找寻内心的安宁与滋养。书法艺术延续了近3000年的辉煌,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。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的中国书法,如今,正在以各种形式走近国人的心中。除了这次“汉字中国”大展,六月初,央视上新节目《中国书法大会》,运用情景表演、讲述、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最新科技手段展现书法之美与文字之美,亦获得不俗的口碑。

文化根脉是所有情感表达和思想生发的起点,同根同源者总能实现共通共鸣。如果挥毫泼墨有些难也没关系,只要不再束之高阁、不再只是远观,而是从亲近、赏鉴做起,书法艺术就能融入更多人的日常,走进更多国人的心里。

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尔街制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4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