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、研究问题的过程,更是解决问题的过程,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。
【资料图】
当前,杨浦全区上下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,深入一线听民声、察实情、补短板、破难题。大调研栏目旨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,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经验做法,充分彰显杨浦担当、体现杨浦作为、贡献杨浦方案。
在深度老龄化的睦邻社区,
为“60+”打造四种生活
——延吉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 秦恒
延吉新村街道是一个以老式公房为主的成熟型社区,共有居民约4.04万户,常住人口8.22万,户籍人口7.33万。其中,60周岁以上人口3.48万,约占户籍人口47.5%。8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5820人,独居老人2829人,纯老家庭人数8606人。老龄人口比例远高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。
主动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和持续高龄化的趋势,让老年群体在社区得到更好的关爱照护,共享发展成果,拥抱美好时代,是打造人民城市“样板间”的必然要求,也是摆在延吉面前的一道睦邻家园建设“必答题”。
围绕“医食住行”,打造宜居生活
延吉辖区各类公共资源丰富,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较为完善,有多个小区入选全国、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。辖区及周边共有医院3家、家庭医生工作站4个,基本可以满足居民日常就医和配药需求。相对而言,在“食、住、行”三个方面与居民需求还存在差距,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。
对于“食”这方面,在辖区西半部增设“睦邻小厨”。街道现有“睦邻小厨”2家,均分布于辖区东半部居民区内,辐射周边社区功能不足,数量和布局存在缺口。对此,我们将结合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规划,计划未来三年内在辖区西半部增设1-2家“睦邻小厨”,提高助餐覆盖面,同时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品质,把“睦邻小厨”打造成卫生整洁、便捷实惠的社区食堂。
对于“住”这方面,在“美丽家园”建设过程中融入无障碍建设。以延吉四村为例,我们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,将楼栋内进出口由台阶改为坡道,并在楼梯旁安装扶手;在公共区域增设休闲座椅、照明设施和公共厕所;小区道路实现主干道人车分流;睦邻中心广场整体更新,并与塑胶步行道联通,打造健康生活运动区。今年,又有多个小区“美丽家园”项目即将启动,我们将充分借鉴延吉四村的经验做法,将无障碍建设纳入“美丽家园”和社区更新项目,用心雕琢社区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让居民感受到温馨舒适、贴心受用。
对于“行”这方面,通过无障碍通道建设和加装电梯两大工程帮助“悬空老人”下楼。多方助力加速无障碍通道工程。沿松花江路路段,有7栋老旧高层住宅,大楼电梯所在的电梯厅与地面之间有8格台阶,成为楼内1300多位老年人和150多位残疾人出行的“拦路虎”。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经社区规划师团队及相关专家实地勘察、比选方案,已有2幢大楼率先建成无障碍通道。调查研究期间,我们又完成了其余5栋大楼的意见征询、管线勘探和方案设计,计划分批次尽快实施改造。
持之以恒推进加装电梯工程。面对居民加装电梯的迫切需求,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,不断为加装电梯提速。截至目前已交付使用33台,还有30台正在施工。下一步,我们要及时调研发现居民新的加装需求,同时对完成的项目加强回访,力争形成一套完整高效、便于推广的工作经验。
开展源头治理,守护安全生活
调研过程中,我们发现延吉社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。一是高层楼栋消防安全存在隐患。部分老旧高层住宅住户密集,居民习惯在楼道堆物,甚至堵塞消防通道。二是社区车棚亟需升级改造。非机动车充电位缺口大,飞线充电问题屡禁不绝。三是“小火亡人”问题。经常有老年人因烧饭煮药时忘记关火就外出、睡着等原因导致灶头干烧发生火情。
在社区管理的过程中,如何借助智慧化等手段,把传统的被动处置转化为预防式的源头管理,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。对此,我们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。
首先是开展高层消防集中整治。结合创全工作,今年我们启动了高层住宅楼道堆物专项整治,将安全隐患突出的30幢老旧高层住宅列入重点整治范围。通过清理疏散通道堆物、拆除铁门铁锁等固定物,恢复消防通道功能,改善居住环境。目前已经完成15幢大楼整治工作,其余大楼首轮整治预计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。为防止回潮,后续我们还将加强监督执法,同时“三驾马车”加强沟通、相互配合,共同做好高层自治管理。
其次是开展非机动车棚智能化改造。延吉从2021年开始对非机动车棚进行无人智能化改造,引入智能安防设备,统一规划充电线路,设置自动断电装置,并加装喷淋系统及远程监控,至今已改造老旧车棚36个。同时,大力推进露天智能充电桩建设,目前已在32个点位安装470个智能充电口。从实际成效来看,车棚改造和充电桩建设确实有效减少了因违规充电引起的事故,也缓解了“充电难”的问题,值得继续推广。
再有是为重点人群加装居家安全报警器。针对老人燃气使用不当容易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,我们计划为首批1000户高龄独居老人安装安全报警器,通过技术手段预防燃气事故发生,提升居家安全水平。此外,我们还考虑在未来将智能烟感报警系统作为补充,研究接入“一网统管”系统,为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添加双重“安全锁”。
突出法治护航,构建和谐生活
在调研过程中,我们发现了两个现象。一是近年来社区内电信诈骗发案率较高,居民反映较为强烈。2023年1-5月,街道辖区内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13起。二是睦邻法治服务中心老年人接待比例逐年攀升。2022年度接待老年人法律咨询占比80%以上,达3000余人次。针对老年群体的需求和特点,我们推出了更为精细化的法律服务和更具针对性的普法宣传。
在法律服务方面,精准升级服务“菜单”。针对老年人关注的遗嘱、监护、婚姻家庭等问题,我们细化“遗产继承、婚姻纠纷、侵权损害、指定监护”等18类公共法律服务类型,并开设老年服务窗口,通过每月排片表,提供“专家门诊式”法律咨询服务。针对高龄老人多的现状,街道还从今年开始试点嵌入式精准化法治项目,为社区80岁以上、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。
在普法宣传方面,生动讲好法律故事。结合社区电信诈骗、家庭纠纷、邻里矛盾等真实案例,自编自导自演“戏说法律那些事儿”法治情景剧,并在各居民区开展巡演,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区居民的法治思维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问题,街道今年上半年持续在辖区商圈、公园、睦邻中心等人流密集处开展各类反诈宣讲23次,持续守护居民的“钱袋子”。
深植睦邻底蕴,拥抱幸福生活
在与居民的交流中,我们了解到居民在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有不少需求。如不少老年人因不会操作手机,经常在就医、出行时遭遇种种尴尬,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融入数字化时代;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;对社区归属感强烈,乐于参与治理、服务社区等。从这些需求切入,有助于增强老年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打造“银龄课程”,推行“老有所学”。为了帮助老年居民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延吉打造“老杨树助E行”志愿服务项目,以老干部作为志愿者,帮助社区其他老年居民体验互联网带来的智慧生活。在研究新一年社区学校课程设计时,我们还提出增加手机学习相关课程,围绕微信、阅读、视频类应用开展学习指导,让更多老年居民能够共享信息化发展的成果。
拓展文体资源,促进“老有所乐”。延吉的社区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基础,“睦邻文化节”、“延吉杯”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等活动深受居民欢迎,各类文化、体育资源配送力度大,到图书馆阅读学习、到睦邻中心活动、到公园绿地健身,是延吉居民钟爱的日常。在对未来的规划上,我们设想能够结合杨浦体育馆和杨浦公园提升改造,为周边居民开拓更加优质的体育健身、休闲娱乐区域,建设串联起延吉各大功能区域的休闲慢步道,形成一片新的活力开放空间。
参与社区治理,成就“老有所为”。延吉正在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、强化居民协商议事功能为核心,推动睦邻中心向“公益服务1.0—交流共享2.0—民主协商3.0”转型升级。作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,老年居民在志愿服务、维护环境、邻里互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我们将在睦邻中心3.0的建设中,引导他们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商,让老年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实现自我价值。
如何建设好老年宜居家园,我们有了进一步思考。结合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建设蓝图,我们提出要建设老人友好的宜居家园,主要围绕“医、食、住、行、安、养、乐、为”八个方面研究老年人需求,找到缺口和不足,并提出针对性措施。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,我们有如下体会:
延吉当前最紧要的工作任务还是要夯实基础。必须基于延吉老旧小区多、人口密度高、老年人口多、困难家庭多的实际情况,持之以恒、稳扎稳打做好房屋更新改造、公共设施建设、重点人群保障等基础工作。这也是当前辖区居民群众最想看到、最盼得到、获得感最强的工作。
延吉是睦邻中心的发源地。睦邻精神是延吉建设发展的灵魂和根基,是居民对于“远亲不如近邻”、“敦亲睦邻”、“守望相助”的朴实认知,是社区各类主体的情感链接和关系纽带。我们要在工作中继承和发扬睦邻精神,为延吉的发展持续注入强大的价值追求和内生力量。
延吉承载着工业杨浦的历史底蕴,空间特征、居民构成至今都留有明显的工人新村的特点。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,可以融入更多历史记忆和文化要素,把延吉打造成一个有文化传承、讲历史情怀、特色鲜明的老年友好社区。
要结合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建设,串联整合辖区各类公共资源,连珠成线、连线成面,促进辖区公园绿地、体育场馆、商业街区、睦邻中心、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统筹建设、提质升级,推动卫生中心、养老机构、学校、园区、企业等单位资源共享、合作共建。
(来源:上海杨浦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尔街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4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